NCA|对话邹卓明:打造“新”零售商业的方法,原来是它!
Invalid Date
NCA新商业空间大奖NEW COMMERCIAL DESIGN AWARDS(简称NCA)由广州设计周于2017年发起,在IFI国际室内建筑师与设计师团体联盟认证、全球同步推广的专业背景下,面向精品酒店与民宿、书店、主题餐厅、咖啡馆、茶空间、健身空间等新商业业态的甲方业主参评。 2024年,广州设计周将携手特约合作伙伴石客照明,遴选各城市年度“最美”商业空间,构建中国最具“颜值”的城市美学空间消费指南,并通过官方平台、社交媒体、年度刊物等载体,面向百万设计师人群和年轻消费群体进行年度发布。同时着力盘点年度新商业空间设计师,搭建新商业市场新模式,推动新趋势探讨与设计的共襄融汇,助力商业空间在颜值和内容时代的品牌价值提升和体验升级。 社会要素的正常流动,让线下商业“松了口气”。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若以累计增速来看,持续为正的数值、扭转了此前近一年时间内持续处于负值区间的形势。但增长幅度在23年4月达到峰值后,在6、7月份正增速放缓、并一直保持在稳定区间内。 可见,仅凭这一口气,无法支棱起商业体、购物中心的持续运营。2023年经历了短暂的“报复性消费”后,“高开平走”成为实体商业的发展“底色”。而这一年内,几家“老牌玩家”的关停退场,如上海徐汇太平洋百货的“永久别理”,也成了不时的小热点。 不少运营商在唏嘘之后,愈发积极对原有业态进行反思、对创新模式开启探索。根据新闻及网络资讯公开信息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范围内新开业的零售商业项目中,主要以中小体量为主,且其中非标商业、社区商业占比持续增加。 一方面, 在国内城市化进程进入新阶段后, 核心区域用地紧张、 老旧建筑的更新改造需求增多 。 另一方面, 消费者日益增强的 个性化、品质化需求, 也促使运营商更多的打造 具有不可替代性、稀缺度及新鲜感的 场域空间体验 。 可以预见, 小体量、轻资产、重内容的非标商业, 仍将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备受青睐。 然而,区别于传统标准化模式的“非标”,如何从项目定位、经营策略、建筑设计、空间场景、视觉识别、品牌组合、运营逻辑等方面进行内容重构、实现价值再造呢? 而在这过程中,设计机构又能如何介入,并在设计之外的更多维度与运营商联手打造内容IP、与品牌合作挖掘主理人文化,从而达成模式的迭代、商业的进化? 在「2023年NCA新商业空间大奖」颁奖礼上,「灵感家CREATOR」特别对话四位业界领先设计师:The Triangle空间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日本当代设计师平台TRANSBOUNDARY创始人 吴胜人,OFT傲室设计联合创始人 邹卓明,陈飞波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设计师 陈飞波,以及soft in harsh咖啡品牌联合创始人、超级英尺主理人兼主创设计师 余天超。 他们如何打造出颜值与流量俱佳、同时能又能实现有效转化和持续的商业空间呢?而这背后的设计理念及逻辑又是如何? 以下对话,将为大家一一解构。 第二期对话的是,OFT傲室设计联合创始人 邹卓明先生。在他及团队成功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空间创新实验”中,成都COSMO无疑是当下最出圈的一个。这个在2022年底改造后重开的综合策展型商业体,至今仍是成都本地的“顶流”打卡地。 成都·COSMO COSMO在社交媒体上的自发传播内容累计达9000+条、全网总曝光量15亿+,从年头“火”到年尾的背后,或许邹卓明及其团队-OFT傲室设计所提出的“内容新场景”是幕后推手之一。在邹卓明看来,当下的零售商业,不仅仅是“卖货”,而更多是创造场景、制造内容,并使二者实现有机融合的载体和容器。 商业体作为“内容策源地”正成为新风向的当下,“内容新场景”“空间品牌化”的理念也在为更多的运营商所认可与实践。 而对设计师邹卓明而言,这也促使他更深入地探索商业项目的未来,在“新”之上、持续探索设计能为商业项目运营带来的超级势能。 Q1 成都COSMO的爆火可以说是“现象级”的。它是如何以设计传达直至内心的真实生活方式、最终得以与年轻人“打成一片”的呢? 邹 卓 明 COSMO的卫生间在小红书上火了很久。为什么要把不起眼的卫生间单独拎出来说呢?正是因为大部分商场对卫生间的氛围是不重视,但我们团队认为卫生间是影响购物体验的最终环节。 在当下,体验都要回归到场景。现在备受的“策展型商业”就是构建人、货、场三者之间的交互。场景化的消费空间、专业的艺术策展人、能够践行长期价值的运营方以及多维度高频次的内容策划与传播能力,都是策展型商业的必备条件。而要在这样的商业体中,更好地营造沉浸式体验,其实就需要把每个空间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让空间在满足营商需求之外、也能兼顾消费者的其他特殊需求,例如新奇体验、出片效果、社媒打卡等等。 唯有提前揣摩好消费者的内心需求,也才能通过设计传达、营造出直至内心的真实生活方式。 成都·COSMO卫生间 Q2 什么是“好”的商业设计?商业的大获成功与设计的独树一帜相比,哪个因素是更为重要? 邹 卓 明 “好”的商业设计,一定是为消费者服务的。除了围绕“人”本身构建体验式消费场景、进行消费体验升级之外,社交属性、引导消费、人文关怀、可持续设计都是设计中的“隐形价值”。 而在商言商,商业上的成功对一个商业设计而言、自然比设计的独树一帜更重要的。设计,到头来是为人服务的,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体验、为业主带来持续的收益等等。 设计,并不需要为证明“自己”而自证价值。 成都·COSMO Q3 接手项目委托后,如何在满足业主的需求基础上,实现“商业空间品牌化”的营造概念? 邹 卓 明 “商业空间品牌化”的概念,实则是用空间和场景将品牌价值进行可视化设计的过程,用真实消费体验增强品牌记忆点。 团队此前参与过香港传奇影院「香港影艺戏院」的改造,透过解构主义手法的运用、为“CINEART HOUSE”建立一整套全新的VI视觉系统。空间色彩运用湖水蓝与明黄的碰撞,形成更为鲜明的辨识度;活泼高亮的明黄、唤醒低调沉稳的蓝,从而创建高对比度,也促使旧戏院品牌焕发新活力。这对重视内容与体验的“影艺”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同时在实践中,也被验证为一次很好的、拯救庸常的尝试。 这种重感官大的体验式消费场景, 正是“空间品牌化”的重要表现。 香港·影艺戏院(新改造)Q4 实际上,OFT在影院文娱空间方面也多有涉足。在您看来,这一领域以及综合商业体在接下来还有哪些变化、趋势是值得的?对上述提及的趋势,您及团队将如何应对? 邹 卓 明 近段时间,我们团队观察到一个蛮有趣的变化。影院向来被作为商场的引流项目,但随着新业态的涌现、以及商业综合体的多元布局,它的引流能力已经不如从前。在这一背景下,影院开始尝试引入新的业态,构建复合型商业空间,将观影可能产生的其他连带消费行为也纳入到自身的空间设计中。 另一方面,商场也开始从百货公司类的“多而全”、走向更有个性的“小而专”。如成都COSMO,这类定位为专属年轻潮人的商场,已成新商业模式中的流行趋势。 由此,我们也能看到,领域内的各类从业者都在打破自己曾经的“舒适圈”,尝试将触角延伸、甚至直接创造出一个“新物种”。面对这些本身就在引领市场的、具有前瞻视野的商业品牌,我们更多是“从善如流”。对设计师而言,商业与设计的碰撞,能产生更多新的变化、新的可能性。因而,创新也是OFT不变的设计核心,不断求新求变、设计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香港·MCL+荷里活戏院 Q5 地域及时间节点的不同,对商业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香港设计师,您认为陆港两地的商业有什么差异?而当下的“新”商业与过往又呈现了什么新形貌? 邹 卓 明 目前事务所在陆港两地的项目都非常均衡,内地项目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在落地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近年来内地商业发展的迅猛,陆港的差异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加之,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小红书、抖音等社媒平台的传播,也构建了一个更全面的交换信息、认知彼此的渠道。 深圳· 万象影城(龙岗天安数码城店)邹 卓 明 而区别于传统商业,“新”商业更侧重于场景化的搭建。传统商业仅提供交易场地,“新”商业会积极构建内容场景、以设计和内容深度链接消费者。 在疫情放开后,消费圈层的分化也更为明显,“新”商业呈现出更细分、更垂直、更专业的特征。受防疫政策影响,长时间的独处放大个体意识的觉醒、加速人们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从而也让个人兴趣、社交诉求被重新激活。 这种“新”建基于细分领域,在我们看来,这不是一种收窄、而是更加聚焦。 香港·Awesomeism CAVE餐厅 Q6 最后,能否分享您对「NCA新商业设计大奖」以及中国未来商业发展的展望? 邹 卓 明 奖项无疑是对设计与商业本身的一种认可和荣誉,透过「NCA新商业设计大奖」可以看到,中国商业形态的多元化趋势,而其本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为中国商业设计挖掘更多新生力量。 那么,最后也有一句话、希望能和大家共勉:保持好奇、保持新鲜、保持敏感! END ▼ 为前沿设计精神点赞, 为新商业空间的可能性喝彩! ▼ 特别鸣谢 特约合作伙伴 石客照明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公司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以专业灯光应用服务为主旨,追求光品质,坚持产品原创设计,为用户提供高光品质的产品与专业的服务。 石客照明专注光的品质,以提升商业空间光环境为使命。坚持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为超过1000+优秀餐饮品牌提供专业的灯光服务,一年服务10000+品质餐厅。 ▲SIKI石客照明 品牌产品展示 ▼ 点击【】看2023广州设计周展会精彩现场